一個業內人士分享一個觀點,“誰發明了砂磨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誰能把砂磨機用好”。我覺得這句話透過現象看到了本質!砂磨機源自于歐美,但中國卻是砂磨機的 重要的市場, 初砂磨機是耐馳、布勒等外資企業的專屬領地,砂磨機也作為高端研磨設備的形象出現。隨著國內砂磨機行業的興起,國外砂磨機曾經的輝煌已經成為過去時,已經成為傳說。(高檔的我們國內可能還差些)。一、砂磨機領域國產品牌成本價格優勢明顯,外國企業繼續防守。時至今日,國內砂磨機企業已經接近200家,國外砂磨機企業的市場份額被極大的擠壓,尤其在對材料穩定性要求不太苛刻的領域,國外砂磨機相比國產沒有優勢可言。使用性能上可以滿足要求,而價格上相差動輒翻倍。對于60L的碳化硅研磨桶,國內砂磨機企業采購成本在4萬元左右,而歐洲砂磨機要是使用歐洲原產地的碳化硅桶預計價格在30-40萬元每個,就是找國內同質的價格也在10萬元左右。國外砂磨機是不是“質量過剩”暫且不評論,但客戶是否愿意為成本增加“買單”決定著產品的競爭力。因此,國產砂磨機品牌繼續進攻,外國砂磨機品牌繼續防守就成了必然。二、砂磨機的結構將會向著簡單、實用、便于維護的方向發展可靠的砂磨機需要具有兩個基礎的性能,一個是保證材料的一致性,另一個是磨損少,易維護。磨損和設備的結構有著必然的關系,以往砂磨機企業總是相互抄襲,別人怎么設計也完全拷貝,具體為什么這么設計,沒有理論支撐。比如,原本砂磨機由立式轉為臥式,就是解決了立式砂磨機密封和重力影響填充問題。這樣相對于立式砂磨機,臥式砂磨機就顯得更為實用。曾經砂磨機采用動態出料,動態出料的動靜環非常難以更換,專業技術人員也要一個工作日才能更換,隨著砂磨機的發展,靜態篩網出料已經發展成為常態,篩網出料成為主流,篩網的更換要遠遠便利于動態出料的動靜環,更加便于維護。從整個砂磨機的機械設計來看,未來趨勢都會朝著簡單化的結構發展,維護成本低是砂磨機重要的競爭優勢之一。三、納米研磨用高品質研磨介質依然是國內企業的瓶頸,跟上國內企業使用需求道艱任遠。隨著粉體材料向著納米級別的方向發展,對研磨介質尺寸的要求也越來越小。而目前國內能夠生產的 細氧化鋯也僅僅是0.1mm,而對于納米研磨所需要的0.03-0.05mm的氧化鋁珠完全依賴**。據資料顯示日本nikkato(原日本化學陶瓷)公司是生產該類高端產品的主要公司之一。國內研磨介質企業還有很多研發工作需要做,以便能夠跟得上國內砂磨機企業發展的需要。四、低溫研磨領域是砂磨機發展的一個新的發展方向在傳統的砂磨機應用領域砂磨機呈現出了嚴重過剩的情況,市場競爭激烈。比如總部坐落于中關村的某國內知名鋰電材料企業目前招投標選擇砂磨機都是先免費試用,一個月內不能出問題,出了問題馬上拉走,淘汰出局。剩下來的才有機會參加招標,那又是一場價格的血拼。總之國內砂磨機行業要發展突破瓶頸,就要靜下心來認真的去使用砂磨機的企業認真體會產品的不足、缺點根據現場反饋真正的下力氣去解決和改革企業砂磨機的研發和發展方向。有些砂磨機企業進入電池領域,只是拿原有其它領域應用成熟的設備,沒有任何改進就去銷售。結果由于設計復雜,磨耗很大,研磨效率也很低,所以不能一機萬能,那樣只會砸了自己的招牌,自己企業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口碑越來越差,真正了解使用企業的實際需求和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小問題”的改良,這樣才能使企業越走越輝煌!
下一篇:實驗納米砂磨機技術特點